在东莞,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为412.48万辆、机动车泊位约为212.46万辆,城区、水乡片区泊车总体供需矛盾不突出。但从配建情况来看,东莞路内泊位占总泊位17.0%,远高于国家相关规定的8%,路内、路外停车泊位供给比例出现“倒挂”,“停车难”已经成为市民特别关注的突出问题。

如何改善停车难现状?近日,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出台了《东莞市机动车停车设施专项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城市公共停车场、路内停车位三类城市停车设施作出了具体规划。

《规划》提出,未来将划定3类停车发展分区并采取不同的停车管理政策,至2025年拟新增机动车泊位约31.67万个。

 

一、现状:路内、路外停车泊位供给比例出现“倒挂”

《规划》透露,至2023年10月底,东莞市机动车保有量约412.48万辆,广东第二、全国第十。东莞各镇街(园区)间机动车保有量规模差异较大。寮步镇机动车保有量最高,达到30.57万辆;洪梅镇最低,为1.90万辆;虎门、东城、厚街、长安4个镇街为20万-25万辆;大朗、塘厦等9个镇街为10万-20万辆;石碣、樟木头等13个镇街为5万-10万辆,其余5个镇街为2万-5万辆。

 

然而,与约412.48万辆机动车保有量对应的是,截至2023年10月底,东莞全市供应停车泊位约212.46万个,全市泊车比约0.52.其中,建筑物配建泊位约156.41万个,路外公共泊位约19.93万个,路内停车泊位约35.12万个。

城区片区、水乡新城片区泊车比例为0.87、0.74,总体供需矛盾不突出;其余四大片区(松山湖片区、滨海湾片区、东部产业园片区、东南邻深片区)介于0.45~0.60之间,泊位缺口接近50%,总体供需矛盾突出。

而在镇街(园区)层面,仅东城、南城、松山湖、洪梅、凤岗五个镇街(园区)泊车比大于或接近1.0,供应大于或接近需求;东坑、麻涌两个镇泊车比为0.9~10.,万江街道泊车比介于0.8~0.9,总体供需矛盾较小;谢岗、道滘两个镇泊车比介于0.7~0.8,总体供需矛盾不突出;其余各镇街(园区)泊车比介于0.10~0.70,停车泊位缺口较大。

 

东莞市现状机动车泊位供给分布图

 

目前,东莞全市配建停车泊位占总泊位73.62%,低于《城市停车规划规范》(GB51149-2016)85%以上要求;路外公共停车泊位占总泊位9.38%,低于《城市停车规划规范》10%~15%要求;路内泊位占总泊位17.0%远高于《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停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公交管〔2019〕345号)不得超过泊位供给总量的8%要求,路外公共停车泊位与路内停车泊位供给比例出现“倒挂”。

 

为此,《规划》提出,按建立“以配建停车设施为主、公共停车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泊位供应体系,近期(2023~2025年)东莞拟新增机动车泊位约31.67万个。其中,拟新增建筑物配建停车场、路外公共停车场泊位分别约21.0万、11.12万个,清退路内现状路内停车泊位约0.45万个。远期目标方面,计划至2035年全市新增路外泊位46.72万个。

 

 

二、规划:全市拟划定3类停车发展分区

考虑未来全市不同区域功能定位、轨道交通建设情况、土地开发强度、公共服务水平等因素影响,《规划》将东莞市划定3类停车发展分区:一类区(严格控制区)、二类区(适度控制区)、三类区(适度发展区)。

一类区:停车严格控制区(合理限制小汽车出行)。该区域用地开发和交通集聚强度高,提倡公交和慢行优先,不鼓励私人小汽车交通,必须严格控制停车泊位的供给;配建停车的主体地位明确;强化执行停车需求管理力度,制定高停车收费标准;积极引导和支持公交方式邮箱,制定全面的停车管理策略。

二类区:停车适度控制区(提高停车成本,减少小汽车出行)。该区域体长慢行与公交的优先发展,私人小汽车交通可作为适当补充;通过调节区域内部小汽车的比重,适度控制停车供给规模,提升交通组织的整体性和交通环境的集约性;制定合理的停车配建标准和收费标准,停车管理要有策略引导。该区域一方面应加强交通管理,适度建设路外公共停车场;另一方面可对现有停车资源进行挖潜,鼓励配建停车场在空闲时段内对社会开放,实现停车资源在时间维度上错时共享。

三类区:停车适度发展区(鼓励车辆即停即走)。除一类、二类以外的区域,考虑建设用地相对宽松,路网密度较低,公交和私人交通可协调发展,停车设施建设应实行较高的标准,确保停车需求的基本满足。该区域应充分保障停车泊位的供给,一方面应加强公共停车场建设,合理控制和预留停车设施用地;另一方面应重视配建停车设施的建设,建筑配建指标取高标准。

同时,基于三类停车分区,根据不同分区停车管理政策,对各类建筑配建指标进行差异化综合考虑。东莞市六大发展片区确定不同的停车配建指标调整系数。其中,城区片区、松山湖片区、滨海片区调整系数取1.1~1.3,东南临深片区、东部产业园片区调整系数取1.05~1.2,水乡新城片区不做调整为1.0。

 

三、收费:拟优化调整停车收费标准

《规划》提出“进一步优化调整停车收费标准,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通过提高政府定价(指导价)管理停车设施标准、实行差别化区域、缩小计费单位时长、区分繁忙及非繁忙时段、服务对象及非服务对象等措施,发挥市场对停车资源配置的调控作用,以有效调控拥堵区域交通流量,引导市民合理出行。

针对东莞市路内停车收费,按照“提高一类区停车费率,合理限制小汽车出行;提高高峰时段停车费率,增加小汽车出行成本;提高长时停车费率,鼓励车辆即停即走,提高停车周转率”等原则,提出路内停车收费调整建议。

 

▍目博说

为改善居民的生活体验,进一步提升东莞市整体智慧化水平,自2019年起,市政府即着手发展智慧停车,在东莞静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指导下,各村镇陆续上线城市智慧停车系统,启动“以村镇为单位的村(社区)围合管理”这一独特治理模式。

目博科技于2022年6月中标“东莞静态交投NB地磁采购项目”,涵盖沙田、厚街、寮步、桥头、虎门、南城、莞城等十余个镇共计13000余个泊位的智能化改造。

项目现场实拍 | 目博NB地磁车位检测器

 

前端采用NB地磁+手持PDA进行路内泊位的智能化管理。车位逐一安装目博NB双模地磁进行智慧化改造,其中部分路段采用第四代双网通地磁,能够规避因NB网络信号质量波动造成的断网或数据延迟问题,保障终端用户停车体验。

 

对比智慧停车投用前,路内泊位的周转率平均提高到5次以上,让市民“有位可停”,以往车辆占据公共空间的乱停乱放现象也随之减少,成功消除了此前泛滥的僵尸车现象,各城区停车秩序得到显著改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全方位培养起市民文明停车习惯,将科技赋能停车治理落到实处,助力打造智慧城市、文明东莞!

 

 

来源:东莞市停车产业协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QPPgW8VSgC4e73qT1Hw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