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数据显示,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4亿辆,但城市车位供给缺口高达50%,传统人工管理模式效率低、误差率高,难以满足精细化治理需求。

在此背景下,融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智慧停车系统成为破局关键。据中国停车网市场研究中心MRCPO统计,截至2024年11月,全国已有200多个地区引入视频巡检车设备,其中“地磁+视频巡检车”协同管理模式占比超80%,该模式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运营效率与用户体验,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地磁探测技术:精准感知的底层支撑

图:目博NB地磁项目实拍

地磁探测器是智慧停车系统的核心感知单元。其通过高灵敏度传感器检测泊位磁场变化,精准判断车辆驶入和驶离状态,并实时上传数据至管理平台。与传统线圈检测相比,地磁技术具备三大优势:

  1. 安装便捷:设备体积小,无需破路施工,采用嵌入式安装,单个设备部署时间可缩短至15分钟;
  2. 多模态高精度检测:基于AMR磁阻传感,集成多传感模组构建复合传感验证机制,实现全场景抗扰能力,有效应对多径效应、金属涡流干扰及极端气象条件(如积雪掩埋、暴雨电磁畸变等),实际检测准确率≥99.9%;
  3. 双网通冗余设计:支持双NB-IoT卡(主卡+副卡),自动切换运营商网络,解决单一网络信号不稳定的问题,确保数据传输连续性;
  4. 超低功耗:采用窄带物联网(NB-IoT)通信技术,结合独家低功耗优化方案,续航可达3~5年。

 

巡检车赋能协同:重构停车管理闭环

视频巡检车作为动态补充单元,通过车载高清摄像头与AI算法实现车牌识别、泊位状态抓取及定位匹配,实现车牌自动识别、泊位状态监测、停车取证及数据实时上传等功能。

图:目博项目实拍(NB地磁+视频巡检车)

地磁与巡检车的协同并非简单叠加,而是通过数据互补构建全流程管理闭环。

地磁负责基础计时与状态感知,车辆驶入即触发计时,驶离后自动结算;巡检车则承担复核与取证职能,通过定期巡逻补充车牌信息,并留存图像证据。二者的协同价值体现在三方面:

  1. 效率提升:订单录入准确率接近100%,计费纠纷率下降80%;
  2. 成本优化:减少50%人工巡检频次,降低长期运营成本;
  3. 体验升级:车主无需手动操作,离场后自动推送账单,通行效率提高40%。

此外,单台巡检车设备配置2名管理员即可覆盖300余个泊位,较传统人工巡查效率提升6倍,且全程自动化记录,避免人为操作失误。

 

 

技术驱动下的治理升级

据《2023中国智慧停车行业报告》显示,采用智能化管理的城市平均车位周转率提升35%,道路拥堵指数下降18%。

未来,随着车路协同、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成熟,停车系统将进一步融入城市交通大脑,实现全域资源调度。

 

聚焦城市路内智慧停车建设这一微观层面,地磁与巡检车的协同模式,既体现了硬件感知与软件算法的深度融合,也展现了城市管理从粗放走向精细的必然趋势。在技术赋能下,“有位可停、有据可查、有序可循”的停车生态正逐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