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S智能交通】
-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们美好出行的愿望能实现吗?
在宇通5G智慧出行发布会上,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主任、杨晓光教授在现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剖析,从学术角度描绘了未来出行将向何处,以何种模式发展。
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主任——杨晓光教授
- 发展城市公交是必然,智能交通是主要方向
当前,技术的进步以及创新应用使得出行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人们出行的选择空间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因交通供给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加剧所导致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例如,交通资源按车分配的不公平问题,城市生存环境恶化问题,以及土地资源紧张问题等等。
杨晓光认为,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当前社会与交通发展的现状,未来必然要发展高效能的交通模式,也就是多模式的公共交通。
这也是破解一系列社会发展问题、生存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
杨晓光指出,从社会发展角度,一直以来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供需矛盾,也就是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从而带来了三个问题:自然环境问题、社会效益问题、人身安全问题,这些问题都与交通相关。而在无法一味增加交通供给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服务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亟须更大的智慧。
从生存环境角度来看,交通和城市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杨晓光指出,交通是人类活动所致,要想把城市发展好,必须发展好交通,而高运能的公共交通更是首要选择。因此,公共交通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没有一流品质公共交通的城市也很难称之为一流城市。
- 那么,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城市公交要如何发展呢?
杨晓光指出,随着人口,以及社会经济需求不断增长,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供给的提升将变得极为困难,交通问题同样如此。“破解这个问题有几个对策:一是公共交通,二是交通优化,三是交通管理,四是智能交通,五是公共政策,六是科技创新。
当前智能交通发展备受关注,正是因为传统方法和技术已经走向极限,只能依靠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来改善交通。”他进一步表示,智能交通在当前被视为破解交通问题的重要方式,并不是简单的因为科学技术进步,还有其背后三方面原因共同推动:一是世界性的交通问题尖锐化;二是冷战结束后高新技术快速民用发展,三是发展新产业需要。
当前,在我国智能交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其改善交通的作用,还应该更加统筹兼顾其产业化发展。“我认为,中国智能交通下一步必然要快速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杨晓光表示,以宇通为代表的汽车企业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持续探索必将撬动整个未来交通科技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再来看交通与城市的关系,可以将交通视为城市的“血脉”,其对城市机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杨晓光指出,发展高品质交通对当前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特别将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能社会等‘七个’强国建设作为主要目标。这其中,除了航天强国,其余六个目标都与交通,特别是智能交通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各个地方政府如果能把交通强市牢牢地抓住并且持之以恒干下去,就一定能成为创新型城市。”
而且,对于城市发展而言,交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杨晓光表示:“自交通强国提出之后,大家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现代交通+’的概念,也就是说把交通做强不仅仅是解决了交通问题,实际上也是在重塑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时空形态,催生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变‘人走得了’、“物运得了”为‘人便其行’、‘物畅其流’,进而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未来交通将会变成一种享受。”
- 智能化提供发展契机,智慧共享与主动服务将是主要特点
找准了未来交通发展的“牛鼻子”,再来看要往何处去的问题。
杨晓光指出,智慧共享与主动服务将是未来交通的主要特点,我国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里关于交通的论述有五大交通发展方向,其中之一就是共享。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也将“大力发展共享交通,打造基于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服务系统,实现出行即服务”写入其中。“各个省市也就此做了相应的计划,这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
同时,在世界范围内,绿色、智慧、共享、经济的未来交通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虽然发展的方向很清晰,但是,杨晓光也坦言,当前智能交通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很好地把出行服务做好,没有服务就没有市场,更谈不上产业化发展。
如何真正地把出行服务做好,让城市公交变得有魅力?杨晓光指出,智能化的大发展为此提供了发展契机。他进一步分析指出,综合交通网络的有十张网,分别是:需求网、运输网、设施网、能源网、服务网、互联网、感知网、管控网、通信网、治理网。要实现交通和谐发展、城市持续发展,最好的方案就是将这十张网真正地耦合起来。
“对于传统的方法而言,这很难。但是,现在通过信息和数据可以将这十张网有机关联起来。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就是这十张网能够关联起来的技术支撑。”杨晓光表示,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能交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以人工智能为例,对交通运输系统来说,人工智能是一项非常重要而且有用的技术,交通运输是天然的人工智能应用领域。”
当然,人工智能只是一个方面,包含人工智能的先进的软件工程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杨晓光说:“一旦我们把这些技术很好地协同起来,在交通领域实现交通人工智能的话,我们就能通过智能感知,分析、诊断、治疗‘交通病’,并进行决策、管理、控制、调度、自动驾驶等也会变得非常简单。”
在技术的赋能下,未来交通运输系统将是一个多模式、高品质、融合协同的体系,这个体系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服务水平的最高化、运输成本的最小化。
- 勾勒未来交通图景,AI-TMaaS已具发展可能
未来交通将以何种模式运转?杨晓光在演讲中给出了一个 “新模式”——AI-TMaaS。
MaaS是一个“舶来品”,意为交通出行即服务,而TMaaS则是面向服务的交通管理,是交通管理与智慧出行相融合,将信号、事故、拥堵状况等交通管控数据与个性化出行服务相结合,通过收集出行的数字化信息,再反馈给交通信息服务、交通管理系统本身,从而达到优化城市交通的目的。
杨晓光指出,AI-TMaaS是指把一个人的出行,从他的需求到出发前、出发过程中以及到达目的地全链条主动智能化管理起来并且服务好,后面产生的大量数据则用于产生最佳的交通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公共交通出行链-服务链-管理链,通俗地说,AI-TMaaS就是融合出行链、服务链,再协同管理链保证出行服务的高品质化,达到让人们愿意乘坐城市公交的目的。“要想把这个系统做好,就要运用上面提到的各类技术把交通出行的基本特征提取出来,实时掌握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最终输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杨晓光说。
而AI-TMaaS的基本原则是维持交通出行的公平性,把系统资源的约束很好地应用到决策出行方案中,还可以通过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协调达到人们希望达到的服务水平。
实际上,这个“新模式”构建了这样一幅未来交通图景:智能社会、智能城市、智能交通融合发展,进而实现了“社会需求输入-智能化解决方案-综合交通举措输出”的个性化交通出行解决方案。
杨晓光表示,新一代的社会、城市、交通已经初见端倪,发展AI-TMaaS已具可能。
最后,他总结道,“我们正处在信息技术发展的顶点,接下来智能化的发展是智慧时代的起点。智能社会、智能城市、智能交通将给人类发展带来巨大变化,我们必须在科学、技术、法规、行为和保障体系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未来城市与交通科技及其应用充满着巨大的创新和产业空间,需要多方面精诚合作才能推动新科技与新产业快速向前发展。”
【以上内容转自微信公众号:ITS智能交通】
杭州目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国内智慧交通行业智慧停车核心检测设备领域知名供应商和解决方案服务商。
目博科技是一家技术驱动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地磁产品城市级项目案例有150多个,市场占有率40%以上,累计出货量25万台以上。产品连续三年出货量、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在国内市场遥遥领先,是智慧停车行业地磁产品的领军企业。
目博科技核心研发团队主要由浙江大学物联网传感器资深技术专家组成,长期致力于智慧停车及交通数据采集领域的应用产品(物联网传感器)研究。自主研发产品涵盖静态车位检测、动态交通流量检测、车载巡检取证系统、云智能车位控制系统、停车场智能数据分析系统等,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兼有20多项专利和著作权证书,已服务国内外数百家客户和合作伙伴。
除城市道路停车检测、交通流量检测外,目博科技针对市政停车、医院、园区、新能源停车位、学校、机场、车站、景区、物流、酒店等应用场景推出了一系列极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和应用服务,能够为客户解决停车难、停车乱难题,实现共享停车。